夏季养生
重点在调养心脾
天气渐渐炎热,今年的三伏天已不再遥远,"对一些在冬季里容易发作或者加重的疾病,在夏季进行治疗,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,能达到冬季减轻发作或是不再发病的目的。"王莉介绍,之所以选择在夏季进行治疗,是因为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,在这个时期治疗阳气虚弱所致的疾病是最佳的选择。
"在这个季节,人的各项生理功能都处于最旺盛的状态。中医认为,夏季应以养护阳气为主。同时,'长夏又属湿,湿易伤脾',因此,夏季养生的重点便在于调养心脾。"王莉说,面临高温酷暑的考验,通过养生之道把人体机能调整到一种合适的状态,从容应对炎热。
对于治疗的方式,王莉说,主要的方法有三伏灸、三伏贴等。三伏灸的具体方法是利用三伏天,在特定的穴位上施以艾灸,可以达到温补元阳、健运脾胃、调理气血的作用。而三伏贴则是根据所要预防的疾病,在对应的穴位上贴上中药,让药物由表入里,起到疏通经络、调理脾脏的治疗目的。
夏季染病,大都当即发作,故有“六月债,还得快”之说。但有一种病是有所潜伏,到秋季才发作,如延至冬季就很严重了!——这就是“心病”。也即《内经》所说的“此夏气之应,养长之道也。逆之则伤心,秋为痎疟,冬至重病”。
但必须说明的是这里说的“心病”,并非是指现代医学上的“心血管病”,而是指精神方面的有关“神志、情志”的病(古书上所提及的“心”,实际上是相当于今天人们常说的“精神”)按中医的“五行”说,夏季是“火旺(夏主心,夏天心火很旺)、土相(脾胃处于‘盛’的地位)、木休(肝处于相对的‘休养’状态)、水囚(肾易‘亏’)、金死(肺易‘虚’)”。
心“火”一“旺”,“火克金”,所以容易造成“肺(金)虚”;本是“肾水”克“心火”,而“心火”很“旺”时,就容易出现“心火”对“肾水”的“反侮”现象,故“肾水”易“亏”。对于一般人来说,在夏天,防止“肺虚肾亏”很容易接受,而对于正处于很“旺”地位的“心”是否要重点保养,就往往掉以轻心了!平日里的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也很重要,晚上不能睡的太晚,早上要在6点30分左右起床进行锻炼。